“医生,我最近总是便血,还有点排便困难,是不是我的痔疮严重了呀?”
“别急,便血不一定就是痔疮!”
今年53岁的纪大叔,近两年反复出现腹痛伴便血等症状,一直以为是痔疮的他,并未进行治疗。一周前,其便血伴大便异常,不成形,里急后重感(拉不干净)等症状加重,于是到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復元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一进入诊室,见到医生,纪大叔就迫不及待地说着。但根据其症状描述及便血时长,消化内科医生考虑着并非简单的痔疮,不排斥直肠癌可能。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纪大叔进行了肠镜检查。
果不其然,肠镜检查结果验证了消化内科医生的猜想。内镜下,在距肛4-10cm处可见一新生物,表面溃烂,占官腔1/2周,质地脆,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
“直肠癌的症状和痔疮的症状实在太像了,比如早期出血症状,直肠癌早期的出血量很少,血呈鲜红色,和痔疮的症状非常相近,这就很容易造成误诊。”关于痔疮与直肠癌,消化内科医生蔡启茂介绍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被误诊,就会耽误治疗,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损失和遗憾。直肠癌早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痢疾、痔疮及肠炎。”
如何辨别直肠癌和痔疮
年龄:直肠癌和痔疮的主要分布人群不一样,直肠癌的患病年龄一般是老年人或中年人,而痔疮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这是因为形成痔疮不需要太长时间,长期久坐,久站等长期保持一个固定姿势的人最容易得。而直肠癌的形成却需要很长时间,当出现症状时,癌症往往已经形成一段时间了。
便血的状态不一样:直肠癌和痔疮都会出现便血,但两者各有特点:痔疮患者粪便上的血液是鲜红色的,没有黏液,血和粪便不会混合在一起,鲜血只在粪便表面;直肠癌患者的粪便中会有脓液和黏液,颜色较深,粪便和血液混合在一起。
排便次数改变:痔疮患者和直肠癌患者的排便次数也是不一样的。直肠癌患者的排便次数会增多,而痔疮患者的排便次数很少会改变,通常会因肛门疼痛而拒绝排便。
腹胀、疼痛、消化不良:直肠癌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和疼痛等,疼痛的位置一般在中下腹部,程度可轻可重,腹胀或腹痛的前期表现是间歇性疼痛,后期慢慢变成持续性腹痛或腹胀。
直肠癌有哪些检查方法呢?
直肠癌目前常用的筛检方法有肛门指诊、肠镜等。直肠指诊是区别直肠癌和痔疮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下段直肠癌,直肠指诊能够发现大多数直肠下段的病变。
除了直肠指诊,那为什么还要做肠镜呢?
这是因为对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确诊,需要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日常体检是不够的。当高度怀疑直肠癌时,应进一步做肠镜,还可进行组织病理活检,这是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做一次简单的肠镜检查能发现90%以上的直肠癌。
这几类人是直肠癌高危,你在其中吗?
直肠癌一般有先兆,像50岁以上人群、有癌症病史、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史、胆囊切除手术史,慢性阑尾炎等,这些人都属于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只要有以上情况,每年就要做筛查检查。除了这些情况之外,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隔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直肠癌早期发现的治愈率特别高,手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但晚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则低于30%,只要定期体检,早发现就能避免情况恶化。
其实结直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从一枚息肉,发展为癌症,需要很长时间,有资料显示一般大于5~10年,但也有发展较快的,这与发现息肉的性质、大小、数目及全身状况等相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是息肉切除后,也需要定期复查。
因为可能切除后会留有残端;
再者,容易长息肉的人,还会再长。
我们所做的就是,及时检查,发现就切,让它根本没有机会癌变!!!
预防肠癌,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通讯员:于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