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后,应该如何应对?是不是就是准备证据,和劳动者走仲裁程序、甚至起诉到底?还是在正确分析后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十八腔律师团就最近代理的劳动争议案子来分析用人单位可以注意哪些问题。
当事人小王是开教育培训机构的,由于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减负政策,培训机构处境困难,加之员工小吴没有业绩,所以机构就和小吴签订了离职协议,对工资进行了结清,并约定双方互不负法律责任。可是事情过了没多久,小吴申请了劳动仲裁,并要求培训机构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和代通知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共计九万多元。小王没了辙,委托十八腔律师团代理该案件。在律师的介入帮助下,对劳动者不合理的主张进行了有力辩驳,最后双方达成和解,本案以调解结案。
1. 劳动合同保管不妥当,被劳动者已未签订劳动合同申请仲裁的,通话录音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小王说实际当初是签订过劳动合同的,但是培训机构后来注销就销毁了所有的材料。法律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的具体规定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不过小王想起来当初有留存过谈及劳动合同的通话录音,律师认为该通话录音内容可以作为签订过劳动合同的有力证据。
2. 签了离职协议,劳动者又申请劳动仲裁,向企业主张权利怎么办?
部分企业虽然也注意到了员工离职容易发生纠纷,签订离职协议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但是协议没签到位,还是会有不少的麻烦。《离职协议》中应当准确规范,注意写明企业和员工基本信息,并就劳动合同关系事实进行明确,例如劳动合同的期限、岗位、工资支付等。另外在协议中应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一致同意合同的解除/终止,并明确解除日期。必要时,对员工离职后的善后安排,比如工作交接、人事档案的转移手续也予以明确。
温馨提示
于用人单位而言,人员流动是常见之事,也是最容易产生法律风险的、产生争议纠纷的节点。如何处理好离职环节,如何规范员工的离职手续是用人单位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用人单位应该谨慎规范处理好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因用工不规范而造成额外负担损失的情况,有效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同时,也有力地保障了劳动者权益,承担起构建和谐用工环境的社会责任。
如需法律帮助,请添加十八腔律师团微信:sbq9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