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94阅读
  • 0回复

浙大四院成功完成浙中地区首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微小肺结节定位胸腔镜切除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282
奖学金
3803
威望
86274
微信分享到朋友圈 图酷模式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腔主  发表于: 2022-04-2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义乌十八腔,更多精彩评论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关闭
电磁导航技术——气管迷宫里的“GPS”
浙大四院成功完成浙中地区首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微小肺结节定位胸腔镜切除术


“GPS”导航系统的出现为“路痴”司机提供了便利。如今,现代医学对抗微小肺结节又添利器,最新的电磁导航技术可以带领医生穿行在人体肺部之中,精准直达病灶,成为气管“迷宫”之中“GPS”。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心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通力合作,在浙中地区首次应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精准定位微小肺结节并成功完成胸腔镜下结节切除手术。

今年1月,王先生体检时发现左肺上叶存在一个9mmx8mm磨玻璃结节,3月后复查CT,提示病灶大小稍有增加,不排除恶性可能,需要尽快手术切除。
“早期肺癌通常表现为肺部小结节,精准定位是肺小结节切除的关键。”据浙大四院心胸外科杨泽山主任医师介绍,肺小结节的定位,目前主要方法为术前CT引导下经皮穿刺金属钩定位,由于调整穿刺针通道的需要,患者需要多次射线暴露。另外,这是一种有创的定位方式,定位后有发生气胸和血胸的可能性,造成胸部疼痛和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定位技术是将电磁导航系统与内镜技术相结合,通过无创方式在术前为医生在肺部标记出精准的切除范围。患者经麻醉后,支气管镜可以在“GPS”的引领下,灵活、精准地到达末端支气管“靶区”进行标记,无创,无痛的治疗过程更好地体现了“人文关怀”理念。


“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可以突破传统气管镜达到的局限。”据浙大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宁介绍,越是靠近肺部末端的病灶,支气管通路越如迷宫般复杂。电磁导航气管镜通过术前的高分辨CT扫描为患者订制个体化支气管树地图,磁探头根据预先设定规划的导航路径,配合超细操作导管,精准地到达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部位,可以“无死角”地对病变处进行观察、标记和活检取样。


相关链接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小于3厘米的肺部外周病灶;
2、纵膈内的病变,包括纵膈内的肿大、淋巴结的鉴别;
3、纵膈和气管、支气管旁需要穿刺和定位者;
4、定位肺部的微小病灶,确定外科手术的区域;
5、肿瘤需要进行立体放疗时进行准确的定位。

(浙四 杨帆)
1条评分威望+1
特别声明:帖子及回帖全部内容为论坛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任何用户如认为页面上的特定内容涉及侵权,可通过页面底部侵权投诉指引向我们进行投诉。
本帖共有0条回复,请登录后查看。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